《小顾聊中国画》
发布时间: 2024-03-28 访问次数: 17

《小顾聊中国画》

顾爷/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3月版

﹝仙林人文艺术室J212.05/3-390﹞

自小就对中外绘画情有独钟,也很喜欢看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有一些才子独辟蹊径、脑洞大开的诠释让我印象深刻。最近看了一本名叫《小顾聊中国画》的书,觉得很有趣。

作者本名顾孟劼,是《小顾聊绘画》系列的作者,因闲暇时间在网络媒体普及艺术知识而为大家熟悉。他擅长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解构那些阳春白雪的艺术术语,让高高在上的艺术知识和作品变得平易近人。之前都是讲述西方的艺术作品,这是他第一次介绍中国画。

作者开篇的前言即讲述了自己在年少时更沉迷于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仿佛只有年纪到了,才能体会到中国画的灵魂与美。对此我亦有共鸣,仿佛摸到了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才开始对春节晚会中诸如《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年锦》、《瓷影》等节目深深着迷,乐于反复观看。

作者重点选取了14幅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重量级的名画,一步步带领你走进中国画的世界。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不止讲画,还会讲画中的故事,当时的历史,名人轶事,还有画家的人生。这样丰富的内容,让读者更容易融入当时的环境,沉浸式体会画的内涵。

作者选取的第一幅画就是广为人知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大多数人在接触这幅画时,只是惊叹于画中的人物之丰富,笔墨线条之复杂,画工之精湛。但海量的内容扑面而来,往往让人不知所措,很难去关注具体都画了些什么。作者选取了几十个小巧的画面,一帧一帧的描述了画面中的人物,让我们了解到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生活,极度繁荣的经济,无数的酒肆彩楼商队……同时也有空置的城防,玩忽职守的哨兵,这也为北宋后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之后,他又向读者呈现了我国古老中原文明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对飞升成仙的希望。从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表现了汉朝人将宇宙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界,人一旦离世,魂和魄便开始分头行动,魂上天魄入地的理解。古中原人认为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形态的开始。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便是作为特权阶层的墓主人驾龙升天的场景。而所谓的升天大多指成为仙人到达仙界,而仙界的入口多是在海上的某个小岛之上,仙界的领袖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她身边多会跟着玉兔的形象,玉兔则是专门制作长生不老药的药剂师。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战国时期及之后的艺术品的相关内容。而同一时期的塞外少数民族的墓雕,则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死后场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对中国画没有兴趣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理解画面的内容。如果我们对画中形象有初步的了解,每一幅画都将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不同时代不同人的传奇。

东西方的艺术作品中都有很多涉及女性题材。本书介绍了四幅关于女性的画作,暨东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代的《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女史箴图》的内容,虽然是讲述一位位“安守妇道”的女性典范故事,劝诫妇女应遵守女德,但画家却用独特的手法将女性的美融入画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画中两位对着镜子梳妆的女性形象,也在千年之后成为了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代言人。《洛神赋图》则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连环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中女子表情透出的愁容,很有可能反映了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堪,想到杨贵妃的下场,即使是画中身份尊贵的名媛女子,内心也充满了深深的不安与无助。而《虢国夫人游春图》在作者的抽丝剥茧之下,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习俗,即使是开明的唐朝,女子也并不可以随意上街。同时也反衬出画中虢国夫人的离经叛道和权力煊赫。

《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是一位高官,只因擅画经常被唐太宗李世民宣召入宫。画人画马,惟妙惟肖。在武则天当政时,设计并完成了大明宫的修建,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足见唐朝的国力是多么的强盛。作者还提到了他因身居高位却屡屡被急召入宫作画,内心羞愤,遂训诫子孙,不许习此“末伎小道”,让人读后不觉莞尔。

唐代名画《照夜白图》的作者韩幹出身一名送酒的外卖小哥,《五牛图》的作者韩晃则是位及宰相。他们都能因杰出的作品而流传千古,这大约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作者在最后一章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才是中国的山水画。“诗佛”王维在中国诗词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他还是一位画家。他真正做到了将诗与画融为一体。他有一套名为《辋川集》的诗集,为他的画作《辋川图》中的每一处景点赋诗一首,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鹿柴》。此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成为了评价山水画水平的重要依据。一幅画有内涵才能有灵魂,这大约才是专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五千年历史所沉淀出的玄机吧。这也呼应了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不可能到老死都不喜欢中国画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早晚会醒过来。”

荐读人:读者服务部 刘瑶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